五、访师友去:每个人必然都有一些师长、朋友,闲暇时间也可以前往拜访,增进友谊。如果是拜访老师,要事先约好,以老师方便的时间为宜。假如拜访朋友,可以三五好友,约在某人家中小坐,天南地北,古往今来,不拘形式,随兴而谈,也是人生一乐也。
六、朝寺院去:自古以来,寺院一直是读书人喜欢造访的地方。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乃至民国的梁启超、梁漱溟等,都在寺院里获得很大的启发,开启了他们的智慧之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有时间愿意亲近诸佛菩萨等一些圣贤,耳濡目染,必然受其影响。诸佛菩萨虽然没有跟我们道说一言,出家法师也未必有时间和我们论道,不过一袭袈裟,一座殿堂,已经够我们启发心灵的智慧了。
“上哪儿去?”以上列举的地方,不是很好吗?
归谁养
时代不断在进步,然而今日社会已经发现有两个严重的问题,一个是年老以后“归谁养”?一般人当然有家,有儿女,但现在的老人不一定要家,要儿女,儿女也不一定要奉养父母。
另一个问题是,有些孤苦的幼儿,缺少父母亲的照顾,他们“归谁养”呢?每一个人出生以后,应该都有一个家,但现在复杂的社会,很多幼儿,家已不成其家,亲已不成其亲,所以未来的社会,看起来需要有很多的托老所与托儿所,才能解决这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