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箴言无效的情况下,人们便寄希望于楷模效应。对此,前文我们已经说过,在此我们只想指出为什么最优秀的楷模总是不能发挥应有的效应。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无力使人们接受升华生命的推动力。就以山西省前任巡抚张之洞为例,据说他曾不遗余力地制止官员吸食鸦片,并禁止百姓种植鸦片。但他的下属中有多少人能积极配合他呢?缺少配合会造成怎样的结果呢?这是不难想象的。
任何一个外国人,如果他所依赖的中国人不认可他的改革,那么他就不得不承认自己在中国事务方面会非常无助。同样,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无论他位居何职,也会感到束手无策的。最理想的状况是,这个中国人确定目标后,便着手处理眼前的一切问题(只是表面上的),就如同一只爬上阁楼的猫,去清除楼里的老鼠。但是,只要这个中国人一走,还没走多远呢,老鼠就开始出来活动了,一切又回到了从前的状况。
中国政治家应该怀抱亲自改革国家的愿望,这不仅是可信的,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为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途径了。如果一位精明的英国官员了解到“东方式的冷漠和宿命论(席勒语),这种可怕的愚蠢,即便是上帝也无力改造”,并了解到长期“改革”所包含的各个方面,那么他就可以准确无误地预测出这种“改革”的结果。针对中国西南开采铜矿暴露出来的弊端,巴伯先生评述说:“在铜矿得到充分开采前,云南必须扩充人口,劳力必须受到公平对待,扬子江上游的航运设施必须得到改善——总之,中国必须开化。要想完成这项工程,一千年的时间恐怕都不够用,除非有外来动力的支援。”不借助“外力”而试图改革中国,就如同在海水中造船,难以驾驭的海水和海风是不会促成这件事的。机械学中有一条原理:来源于并终止于一部机器的力,是不能使机器运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