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生活本身“颠倒”的批判,在马克思的哲学中,是通过两个步骤实现的。
首先是分析物质生产过程的“颠倒”性。从资本主义经济生产过程看,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这种社会化的大生产却被个人所占有,造成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本身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本来,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过程的正常状况。但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正常的状况却被“颠倒”了,即私人占有关系成为支配、抑制生产力的主导力量,这是促进社会发展内在关系的颠倒。这种颠倒体现为资本支配劳动,“死劳动”支配“活劳动”,不劳而获的资产阶级支配劳动着的无产阶级,这是劳动过程本身的“颠倒”,是现实生活中无产阶级的自我颠倒。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也可以说劳动本身的生产力)的任何增长……都不会使工人致富,而只会使资本致富,也就是只会使支配劳动的权力更加增大”[36]。